编者按:
暑假期间,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广大教职工秉持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战高温、斗酷暑,或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或潜心治学攻坚科研项目,或深入一线服务社会需求,或紧盯现场推进施工建设,或轮流值守狠抓任务落实。广大教职工以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姿态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投身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添能蓄力,为建设区域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不懈奋进,用担当与实干勾勒出暑期校园的奋斗图景。
盛夏酷暑,热浪蒸腾,却丝毫挡不住牡丹江师范学院师生们奋进的脚步。暑假期间,创新创业学院携手相关二级学院,凝心聚力备战11项学科竞赛。师生们主动放弃休息,以“暑期不停歇”的昂扬劲头全身心投入,最终硕果累累——共斩获国家级奖项23项、省级奖项39项。多项竞赛不仅在获奖数量上实现新突破,更在奖项层次上创下新高,生动彰显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深耕不辍的扎实成效与育人成果。
创新大赛集训:打磨项目提实力
7月18日—22日,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创业导师周波带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黑龙江赛区金奖项目《乡村木兰——农村女性再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先锋军》主要成员参加了黑龙江赛区集训营。集训期间,我校师生积极与专家交流,广泛听取专家的修改意见,对项目参赛材料进行多轮修改、完善。经过打磨,我校参赛项目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在黑龙江赛区第二轮金奖排位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金相赛场:精雕细琢铸佳绩
为备战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蕾高度重视,亲自统筹协调场地、设备与耗材等资源,多次深入训练一线慰问师生,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团队。学校金相实训中心配有金相显微镜、全自动抛光机等高端设备,为学生参赛提供设备保障。参赛学生孙碧莹、杨丹妮、董雪在指导教师黄海亮、王丹的带领下,开展高强度分阶段训练。从粗磨到精抛,严格把控砂纸目数升级与单向研磨技巧;针对不同材料特性,精准控制硝酸酒精腐蚀时间,反复调试显微镜参数以捕捉清晰组织图像。最终,参赛师生凭借这份执着与严谨,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

材料创新:协同攻关创突破
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中,指导教师王丹、邵艳秋、郝国栋等围绕材料专业发展需求,引导参赛队伍围绕铸件工艺设计、数值模拟、技术创新等核心内容进行备赛。团队依托学校先进实验平台,结合热处理相变动力学理论,系统优化工艺参数,经多轮实验验证方案可行性。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最终凭借清晰的技术逻辑和坚实的研究基础获省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

计算机设计:聚力创新谋发展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备赛中,指导教师多次与参赛团队沟通探讨,为学生确定了兼具技术含量与实际意义的选题,并细致梳理工作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增强专业自信。参赛过程中,学生秉持创新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作风,钻研行业新兴技术,逐步完善作品。专业教师对项目进行指导,提出宝贵建议,助力学生打开思路,减少技术与应用间的壁垒,为项目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最终,获得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

化工实验:酷暑坚守绽风采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备赛期间,学校实验室里师生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的身影随处可见。尽管酷暑难耐,参赛学生仍主动放弃休息,全身心投入训练。在虚拟仿真环节,多次调试东方仿真等工业级软件参数,细致分析误差来源,尽显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教师刘斗南、邢乐红、赵玥等坚守一线,无私奉献。他们牺牲假期休息的时间,驻守实验室,为学生答疑解惑、优化实验方案。从理论梳理到实操规范,从仿真操作到应急处理,老师们悉心指导,用行动诠释师者担当,最终获得东北区域赛二等奖的佳绩。

生命科学:潜心钻研结硕果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备赛期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历史与文化学院全力为团队创造优质备赛环境,提供必要资源支持,指导教师张彦丽、关健飞等在长达半年的备赛周期中,凭借深厚专业学识与丰富实践经验,从项目选题创新性、实验方案科学性到数据模型优化与逻辑梳理,给予耐心指导。团队全体成员主动放弃假期,投入到大量数据分析工作中,不断调整方案、查阅文献、优化模型。最终,团队以扎实的数据基础和清晰的逻辑论证,斩获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的佳绩。


商业精英:模拟实战夺桂冠
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业模拟赛道中,创新创业学院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组建指导团队,针对软件操作的核心模块开展专项训练,教师们结合行业真实案例,手把手指导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巧与商业决策逻辑。学生团队实行 “分组对抗+复盘总结” 的训练模式,每天进行5轮以上模拟竞赛,赛后通过软件生成的数据分析报告,拆解经营过程中的问题逐一讨论、反复打磨。参赛团队凭借对创业模拟软件的娴熟操作与精准策略规划,斩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

机器人竞赛:硬核备战摘殊荣
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备赛中,创新创业学院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对接赛事支持单位幻尔科技,租借专业机器人系统,并在文科楼323室1:1 搭建“月球基地”训练场地—精准还原坡道坡度、资源库坐标、障碍区域分布,为学生实战演练自主导航、矿石抓取等核心任务提供全真硬件支撑。指导教师团队全程指导,从机械臂自由度校准、底盘尺寸合规性检查,到激光雷达扫描频率调试,逐项解析赛事技术参数。参赛学生以高度协作精神突破资源限制,利用休息时间训练,白天主攻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调试,晚上轮换优化机械臂抓取精度。最终,团队斩获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2项,创学校该赛项历史最佳成绩。

电子类赛事:双线攻坚破纪录
为保障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顺利进行,学校为参赛学生开放专门实验室,配备稳压电源、示波器等专业设备,指导教师团队实行“24小时驻场”制度,针对电路稳定性优化、代码逻辑调试等问题实时答疑。学生团队则以“轮班作战”模式高效推进:白天集中攻克硬件搭建与软件编写,夜晚进行系统联调与故障排查。经过昼夜奋战,12支队伍中10支成功完赛,并于8月3日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省级测试评奖。


这个暑假,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师生们以实干笃行诠释着“暑期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浸透着学校领导的统筹擘画、相关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协同发力,凝结着指导教师的悉心栽培与学生们的执着坚守。
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师生参与学科竞赛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深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沃土,在育人路上步履不停、逐梦不止。
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编辑:朱晓琳
审核: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