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师要闻

牡师要闻

“铭记·传承·奋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25年09月22日 19:02(点击次数:)

9月20日-21日,“铭记·传承·奋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牡丹江师范学院主办,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指导,中国抗联研究中心、黑龙江东北抗联研究学术交流基地承办。

20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实训楼报告厅举行。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抗联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浩,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计世伟,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会长程舒伟,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惠宇,黑龙江省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李庆华,黑龙江省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王越芬出席开幕式。我校党委副书记陈海萍主持开幕式。

王志浩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对我校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牡丹江师范学院是坐落在祖国最东部的师范大学、是最能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师范大学、是最能坚守师范底色的师范大学、是进入新时代发展最快的师范大学,六十七载扎根北疆,厚植红色育人基因,学校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己任,探索出了“立根·赋能·铸魂”三维育人体系,收获丰硕的红色实践育人成果,实现了从“史实传递”到“精神共鸣”、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知识习得”到“价值塑造”。他表示,牡丹江师范学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嘱托,按照省委的工作部署,继续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边疆教育的忠诚守护者、振兴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持续打造“东北抗联历史研究高地”,建设“红色育人示范高校”,培育新时代“北疆红烛”先锋队。

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会长程舒伟教授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他表示,中国抗联研究中心作为东北抗联史研究的国家级平台,近1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走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前列。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把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好的经验学到手。

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惠宇研究员致辞。她指出,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交流研讨与观点碰撞,为深化东北抗战研究、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贡献更多智慧,进一步加强东北三省抗战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做好东北抗联历史和东北抗联精神研究。

黑龙江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计世伟代表黑龙江省社科联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牡丹江师范学院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扎根边疆、服务龙江,将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与办学实践紧密融合,协同创新多维平台,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为龙江红色文化研究积累了丰硕成果。他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要以史实为基,深挖精神内核,让东北抗联精神的根与魂更鲜明;以协同为要,创新传播路径,让东北抗联精神声与色更鲜活;以精神为纲,注重发展实践,让东北抗联精神的利与效更实在。

开幕式后,研讨会进入主旨发言部分。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洪军,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副所长、研究员车霁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文政,延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姜秀玉教授,黑龙江省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越芬教授,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教授,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英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君教授等8位专家分别围绕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东北抗日联军奋斗史、东北抗联精神育人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分组研讨

在分组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及博硕研究生分成四组,围绕东北抗联历史、抗联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数字赋能红色传承以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分组研讨分别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洪军,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文政,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献忠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徐国超主持;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英教授,延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姜秀玉教授,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教授担任评议专家。

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专家学者观看了我校原创音乐剧《永不磨灭的信念》,参观了校内展馆,并赴渤海国遗址进行大思政课现场教学。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对光辉历史的深切缅怀,也是对伟大东北抗联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我们面向未来、奋发作为的崭新起点。研讨会有效汇聚了学术界的智慧,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必将对推动东北抗联历史的深入研究、促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以深邃的思考、严谨的学风和丰硕的成果,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不仅深化了对东北抗联历史与精神的学理认识,更拓宽了其当代传承与转化的实践路径,为更好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启迪。

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的2位专家学者,我国东北三省抗联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省内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和专家,来自牡丹江市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线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省内高校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研讨会。


来源:宣传部

撰稿:朱晓琳

摄影:学生媒体中心 白如意 郭彧 刘林瑞 闫虹宇 陈洪雨 刘宣泽

审核: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