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三育人”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习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文化追求,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宣传部推出“榜样·追光”优秀事迹展播,希望全校师生员工以榜样为标杆,对标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与榜样同向、同心、同行,认真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为加快推进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建设贡献新力量。

2022-2024学年,东方语言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契机,打造特色亮点;坚持以志愿实践为抓手,发挥榜样力量。2023年1月俄语学生党支部获批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创建单位,2023年7月学院党委荣获校“先进基层党委”,2024年7月教师第一党支部“一核两翼四驱动”推进“五型”特色党支部建设项目获批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五化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法学院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教育部法学新文科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服务于“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投身学校重点工作和攻坚任务,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三育人”工作。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整体谋划,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履职,对校政“双导师”协同育人创新机制。育人团队风气正、职业道德素养高、党政联动凝聚力强。近两年来在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成效显著,得到师生广泛认同。

化学化工学院坚持“三全育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显著。紧扣教书育人,强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完成化学二级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工作,累计获批各类教改及课程建设项目23项,荣获高校青年教师等各类教学大赛省级奖项56项,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47篇;紧扣管理育人,凝聚党建引领发展合力。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双创”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团总支、团支部分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紧扣服务育人,实现育人工作有温度。学生荣获“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32项,初次就业率平均约达89%,始终保持学校前3名。

2022-2024学年,数学科学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关怀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注重党建引领,2023年学院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强化内涵建设,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专业认证,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1个。2023年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学科专项核验,硕士研究生连续三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共计5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二级教授2人。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级教学及科研项目11项,发表SCI检索及重要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青教赛等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学院就业落实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2022年高质量就业率高于全校平均值21个百分点。

文学院党委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成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获批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个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地方语言文学”省级优势特色学科获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媒体平台报道;教师荣获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乃寅写作班学生出版长篇小说12部;大学生在“田家炳杯”等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等。

西方语言学院秉承“中西合璧 知行合一”的院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四立足、四服务”“四个三”党建创新,获评牡丹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1次、获得全省高校党建创新案例1项;获评三育人先进集体3次、先进系部和标兵各1人、先进个人12人次;获评校级巾帼建功优秀团队1次、牡丹江市最美家庭1次。强化内涵提升,英语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顺利通过师范认证,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英语基础教育实验基地1个。现有省级名师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二级教授1人,黑龙江基础教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教改及科研项目10多项,多次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及其它科研奖励,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译作50多部。学院创新开展PRIC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性实践、创新性研究和创新性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应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学院思想建设对标对表,领导能力建设走深走实,工作实绩有力有效,党风廉政建设从紧从严,能力作风建设扎实务实,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招生就业处是一支团结奋进、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处干部教师贯彻落实“三育人”工作理念,在招生就业校友等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育人成效突出。创新开展《院长带您选专业》微视频暨网络直播招生宣传活动,营造全员宣传学校的良好氛围,圆满完成录取任务;创建“多彩人生”就业指导工作室,在育人中推进就业,筑牢全员促就业的意识,学校就业总人数和留省就业人数连年提升,获得省教育厅奖励资金100万元;挖掘培育校友典型,学校毕业生连续两年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近三年获批9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招生就业处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三育人”工作理念,为推进学校招生培养就业校友一体化工作进程贡献应有力量。
编辑:朱杰
审核: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