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引导师生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3月26日,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依托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生赶赴牡丹江市人民公园抗战胜利纪念碑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主题研学活动。
活动中,爱国学生代表高鹏介绍了英雄冯仲云的生平事迹。通过讲述,在场师生了解到冯仲云作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在松花江畔组织抗日武装斗争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他在零下40度冰天雪地中坚持敌后游击、带领队伍突破日军围剿的钢铁意志,学习到这位永不褪色的红松身上闪耀的忠诚品格、顽强斗志和献身精神,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用生命践行的家国情怀。爱国学生代表周梦茹、张居祺朗诵《不朽》。激昂的诵读声中,师生们仿佛置身于白山黑水间的抗战岁月,看到密林篝火旁战士镌刻的誓与山河共存亡的铮铮誓言,听见冰河铁马声里英雄们以草根树皮为粮、与暴雪寒风抗争的壮烈回响,触摸到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诗歌传递的不屈民族气节与忠勇无畏的血性担当,激励着新时代青年铭记历史丰碑,在复兴征程上接续奋斗。

历史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国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活动是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抗联精神所蕴含的信仰之光与家国担当,始终是激励青年奋进的力量源泉。要将红色研学与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在历史情境中培塑家国情怀,在实践体悟中淬炼责任担当。他号召师生以冯仲云等英雄为榜样,将抗联精神转化为治学报国的行动自觉,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文化自信,以青春之力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最后,全体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师生们以铮铮誓言凝聚奋进力量,在红色热土上厚植理想信念之根,以史为鉴、勇毅前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通过此次主题实践研学活动,师生们在沉浸式教育中实现了历史认知与精神感悟的同频共振,有效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忱与使命担当。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育人体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引导师生在红色文化滋养中铸牢信仰之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实际行动,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撰稿、摄影:历史与文化学院
编辑:朱杰
审核:陈晓东